在低利率环境下,国债再度成为百姓追捧的理财首选。然而,财政部与税务总局2025年第4号公告宣布,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及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波动,即将于8月10日发行的凭证式储蓄国债首当其冲。这无疑给2025年8月手握50万元资金的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选择难题:是选择储蓄国债,还是银行大额存单?
2025年第三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依然保持三批次发行模式:7月份发行完毕按年付息的电子式国债,8月份紧随其后推出凭证式国债,9月份则再次发行电子式国债。这种电子式与凭证式国债交替发行的策略,旨在满足多种投资者的习惯和偏好。
备受关注的8月份凭证式国债,特别之处在于3年期和5年期品种均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免去了每年领取利息的麻烦,尤其适合中老年投资者。然而,投资的人要注意的是,与电子式国债可在APP上购买不同,凭证式国债必须前往银行柜台办理,需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8月10日上午8点30分正式开售,鉴于上半年热门期限国债常常在开售一小时内售罄的火爆场面,有意购买的投资者需提前准备好,早起排队抢购。尽管最终利率尚未公布,但预计将与7月份电子式国债利率持平,即3年期1.63%,5年期1.7%,明显高于同期国有大行大额存单利率。
然而,此次8月10日发行的凭证式储蓄国债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增值税的恢复征收。不过,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政策指引——《关于自然人购买国债等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适用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执行口径》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丝宽慰。该政策规定,个人每月购买上述债券金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纳税则不超过30万元),就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该政策有效期截至2027年12月31日。
让我们以50万元本金为例,分析储蓄国债与大额存单的收益差异。若购买8月份3年期凭证式国债,按1.63%利率计算,到期利息为24450元;而若选择工行同期限大额存单,1.55%的利率仅能获得23250元利息,两者相差1200元。
5年期国债的收益对比更具优势:1.7%的利率可获得42500元利息。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即使在少数城商行找到,利率也很难超过1.7%(例如某城商行5年期产品利率为1.75%)。虽然看似略高,但国债的安全性远超银行存款,其国家信用背书的“金边债券”属性,在存款保险条例仅保障50万元存款的情况下,对于持有百万级资金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更安心。
此外,资金流动性也是关键考量因素。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计息(目前为0.05%),而国债持有半年以上就可以享受靠档计息,收益远高于活期。当然,部分可转让的大额存单可通过银行APP转卖,适合追求灵活性的投资者,但需接受轻微折价。
总而言之,综合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国债更具优势;而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可考虑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
尽管国债利率并非最高,但在保本理财市场中仍属佼佼者,尤其在股市震荡、打理财产的产品破净的背景下,其确定性收益更显珍贵。但投入资金的人在抢购前需注意两点:一是凭证式国债提前支取需前往柜台办理,不如电子式国债方便;二是额度有限,8月份总发行额可能仅为500亿元,需提前准备好身份证、银行卡并尽早前往银行网点排队。 抢购成功,便是收获。